苏东坡也在《渔樵闲话》中写过:“猎者曰:此伥鬼也;昔为虎食之人。既已鬼矣,遂为虎之役。”
按古人的说法。伥实在太可恨了,执迷不悟,还帮助吃他的恶虎。当然,这也挺可怜的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古人认为,命丧虎口者对老虎无可奈何,就要拉无辜的人垫背,所以帮着老虎吃人。并且老虎死了,他们还会哭得稀里哗啦。因此《康熙字典》引用古人的话,“伥可谓鬼之愚者也。”
清朝名臣纪晓岚的《阅微草堂笔记》里记载,有人看见过伥的模样,差点被坑了。文中说,一个樵夫在山里休息时,远远看见一人拿着几件衣服,一边跑一边丢在路边,奔跑速度极快,面色惨白,也不像人。樵夫胆大,沿着被丢弃的衣服一路跟过去,在山坳的另一边发现了一头猛虎卧着。
原来,他刚才看到的就是伥,那些衣服都是被老虎吃掉的人遗留的。而伥是故意现形让樵夫看见,丢衣服是为了把他引到老虎跟前送死。不过樵夫跑得快,逃过一劫。随后他找了一些帮手用火铳打死了附近的三只老虎。
如果老虎有伥帮忙,就比较难对付,猎人不得不与其斗智斗勇。明代笔记小说《七类修稿》写道,伥会帮吃人的老虎避开猎人布设的陷阱。猎人无奈,只好在路上放一些饭菜、衣服鞋帽之类的分散伥的主意,如果伥没有发现陷阱,往往就能杀死老虎。
一旦老虎被捕杀,“(伥)又哀号于其所在,昏夜叫号,以为无复望虎食人矣,若为其复仇然。”看这架势,伥还想为死去的老虎报仇。
宋代著名的《太平广记》则记载过伥被人警醒的一则故事。唐穆宗长庆年间,有个处士(没做官的读书人)马拯,喜欢游山玩水,在山里遇见一个身材魁梧、须发皆白的老和尚。但这老和尚能化身为虎吃人,这也是伥干的好事,把虎皮蒙在人身上就能让人变成虎,供他们驱使。
马拯的童仆首先被和尚变成的老虎吃了。幸好他又遇到一个人,两人合力智斗老虎,将其杀死在一口井里。随后马拯和同伴离开的时候,半道遇见一个猎人,铺设了精巧的陷阱,触动机关就会自动射箭。他们藏在高处,陷阱又杀死了一只斑斓猛虎。
这只老虎死后,来了几十个人,男女老少、和尚道士都有,围着老虎号啕大哭,说有人杀了他们的“禅和”(第一只老虎),这还不够,又杀了他们的“张将军”(第二只老虎)。
马拯和同伴看得心头火起,站出来训斥他们说:你们这些愚蠢的鬼,都是被老虎吃掉的,我们帮你们报了仇,你们非但不感谢,还又哭又骂,难道这不丢鬼吗?
众伥鬼顿时哑口无言。其中一个最先反应过来,说道:听君一席话,我才猛然醒悟,以前一直以为这死老虎是将军来着!
于是,众伥鬼全都清醒了,大骂一通死老虎,又对马拯两人表示十分感谢,这才离开。
在古代传说里,也有极少数的人被老虎吃了不会变成执迷不悟的伥。唐代的《广异记》讲述的一则故事很有意思。唐玄宗天宝年间,宣州有一个小孩家住山边。一到夜里,他经常看见一个伥引着老虎追自己。
这种事发生很多次以后,小孩自知必死于虎口,就对父母说:被虎所食,其鬼为伥。我变成伥以后,你们让村民在路上设陷阱,如果老虎驱使我,我把就它引到陷阱里。
没多久,小孩果然被老虎吃了。他的父亲做了个梦,梦里儿子对他说:赶快在村西头修个陷阱,明天我就要把老虎引来。
村民们依言布下陷阱,第二天果然捕杀了一头老虎。
参考文献:《太平广记》等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