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古代手术:太监如何被阉割?
发布时间:2024-09-18
在古代中国,成为太监意味着要经历一场残酷的手术 - 阉割。清代的阉割过程尤其令人不寒而栗。手术前,受割者被蒙上眼睛,手脚绑得结结实实,活像一个“大”字。操刀者先要问:“这是自愿净身吗?”受割者说:“是。”又问:“假如你反悔,现在还来得及!”答道:“决不后悔。”“那么你断子绝孙,可和我毫无干系吧?”答道:“毫无干系!”例行话问完,担任介绍人的太监,把《自愿阉割书》循例地再念一遍。如果被阉割者态度坚决,就开始动手术。
清代阉割手术的方法是:先以白布或绷带紧扎手术人的下腹部和双股的上部,用绳不断绑勒睾丸,并用竹板打腿根及臀,长时间使其发麻发木。净身太监取环刀(戒指大小钢圈上有一镰刀样刀片),将一熟鸡蛋放入童子口中(防巨痛钻心,误咬舌头),以高温的辣椒水小心洗涤即将手术的部位,再以微弯如镰刀状的小刀,连同阴囊及阴茎一起切断,再以白蜡针插进尿道成栓,伤口以浸过冷水的纸覆盖,小心翼翼地包扎好。手术后3天内不准喝水,据说由于干渴和伤痛,其间必须忍受非常的痛苦。
这种残酷的手术背后,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。据记载,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;自东汉开始,才全部用阉人。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,上自皇太后、太妃,本朝后、妃以及宫女等,女眷较多,如果允许男侍出入,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。所以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。
阉割对太监的身心造成了巨大影响。每一个被阉割的男人,都毫无例外地经历过一番惨痛的折磨。这一过程是如此的残酷,如此的痛苦,以至于那些惨遭阉割者终其一生都对此记忆犹新。太监面不生明须,喉头无突,声变变细,说话女声女气,举止动作似女非男,成了“中性”人。
然而,太监群体在古代中国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。明中叶以后,太监的权力扩大,拥有出使、监军、镇守、侦察臣民等大权。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,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。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,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“敬事房”,又谓“宫殿监办事处”。
古代的阉割手术不仅是一种残酷的身体改造,更是封建社会制度不公和病态的缩影。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对个体尊严的践踏。在现代社会,我们应该反思这种做法,尊重每个人的身体自主权和人格尊严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警惕任何形式的权力滥用和对个体的压迫,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平等、公正的社会。